| ||
卡債風暴後,產生一堆債務人,銀行也大吃呆帳。已有銀行不堪損失,對當初的產品經理人提告,安泰銀行年初以背信為由控告該銀行「三貸同償」產品經理人徐慶鍾,是金融界首例。 卡債風暴後,不少銀行「秋後算帳」,但多半只將無擔保放款負責人解雇或調職,僅安泰銀行提告。安泰銀行表示,「三貸同償」產品經理人徐慶鍾設計產品有問題,加上招攬客戶過程也有疏漏,導致放款五百億元,呆帳一大半,安泰控告徐慶鍾背信。 安泰發言人、副總經理唐存智說,安泰控告徐慶鍾背信是刑事官司,並附帶民事求償,安泰沒有直接跟徐慶鍾聯絡,開庭時應會出現。記者試圖與徐慶鍾聯繫,但徐慶鍾的手機沒開,沒有聯絡上。 三貸同償是一項餘額貸償商品,申請者向銀行提出申請代償在其他金融機構的欠款,包括現金卡、信用卡、信貸與汽車貸款。金融業透露,安泰當年這個「三貸同償」產品,「誇張到極點」,即使在菜市場賣菜或計程車司機,也可以借到一百廿萬元。 銀行法規定,個人信貸不能借到一百萬元,但代償不在此限,銀行等於拐個彎把錢借出去,有人月薪只有兩萬元,透過「三貸同償」貸款可借到兩、三百萬元。 當時的類似產品,還有寶華銀行的百寶貸、中華銀行的大麥克,兩家銀行被RTC(金融重建基金)接管後,賣給外資,後來外資隆力也砸下二百卅億元入主安泰。 不過,金融商品的產品設計不可能是單一產品經理人的責任,要經過銀行高層審核,還要報金管會核准。 業界認為,安泰銀行提告「意在言外」;可能是應入股的外資老闆要求,另外也是要促使當年核准產品的最高負責人出面。 法界人士說,安泰雖然以背信向員工求償,但不太可能把損失要回來,提告做法,「形式大於實質」,應該是做給外資或投資人看的。 |
- Mar 10 Mon 2008 11:02
代償致呆帳 安泰銀告產品經理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