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年要評估太陽能市場,多晶矽的掌控仍是最重要的關鍵要素之一,即使「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形容詞已延用多年,但是目前看來,2008年仍難逃這個宿命,料源價格再攀升的機率亦高。

2008年仍是多晶矽缺料的高峰期,不論市場上有多少宣言指出多晶矽料源將要開出,目前看來整個產業的運作仍受到缺料的影響。最明顯的佐證來自於2007年下半可流通的多晶矽現貨市場,出現價格飆高至一般認為不符合成本的買賣價位,以每公斤400美元以上的天價成交,而價格再向上拉升的機會仍高,即使許多人認為這種買賣是不理性行為,因為已不符合成本,但諸多因素的考量,高價交易仍是成行。

以往,每家業者在公開場合總提到料源的掌控很理想,但從2007年開始,波動的營收及大幅下滑的毛利率,驗證了料源的掌控已不如想像中理想,2008年恐怕同樣的情況也有機會發生。

茂迪「飲鴆止渴」  昱晶「摘仙桃」 對比鮮明

談到太陽能產業總會讓人直接聯想料源不足的現況,而業者對長期合約的詮釋也因人而異,最著名就是2007年茂迪現任董事長左元淮引經據典將部分長期多晶矽料源合約比喻為「飲鴆止渴」,簽了長期合約就猶如喝毒藥來止渴,雖然解渴了但未來必須考量到有毒發侵蝕的一天。這個比喻被市場認定是2006年年茂迪與美國MEMC破局的詮釋。

而理所當然,市場必將注意點移向與美國MEMC簽約的昱晶,當時適逢昱晶上市掛牌,所以在其上市前的記者會上,昱晶總經理廖國榮認為與美國MEMC簽約是讓昱晶得以快速成長的主要原因,這個合約對昱晶而言是「仙桃」,即時來解渴又能增強戰鬥力的仙桃,在目前缺貨的當下顯得分外的重要。而主宰這個「摘仙桃」策略的幕後主使者,昱晶董事長郭進財,也在2007年底董監改選後正式曝光。
長期合約料源被兩極化的比擬,其實凸顯了決策者心中對長期合約的矛盾,說穿了就是衡量長期合約料源短期的利及長期的弊,實在難以找出平衡點。

但就2008年上半來看,缺料的問題仍持續,價格的飆升其來有自,因為連當初業者四處搜括的半導體廢料源也在2006年消耗的差不多,即使2007年業者更用力到處找料,甚至有人將腦筋動到去挖掘早期曾埋在土裏的廢料源。不過,這些都僅能凸顯缺料的現象,卻無法彌補料源的不足,因為2007年廢料不能使用比例有提升的現象,也就是說,挖的料不能用的機率高,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總體來說,手中握有充裕的長期合約料源,相較定期到現貨市場掃貨來得穩定,不過,簽有長期合約料源不代表擁有絕對的優勢,仍需視合約相關內容而定。

缺料! 矽晶圓廠的優勢也漸漸受到侵蝕

2007年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不單是太陽能電池廠的毛利率因為缺料而受到影響,部分矽晶圓廠也同樣因為缺料而出現毛利率下滑的現象,包括台灣、大陸太陽能矽晶圓業者都有同樣的情況。

若以太陽能矽晶圓廠及電池廠相比較,太陽能矽晶圓廠在多晶矽料源缺乏的情況下,受波及的程度相對較太陽能電池廠低,主要可以從矽晶圓廠的運作模式去探討。

首先,有料自製銷售:矽晶圓廠若握有長期合約料源,自製成矽晶圓後銷售,所取得的利潤最高,尤其目前缺料的情況,矽晶圓廠都是每產1片市場就賣1片。

或將料轉簽給下游:有些矽晶圓廠會將部分長期合約料源轉簽給其他太陽能電池廠,或許利潤不及銷到現貨市場來得高,不過可以確保穩定的銷售及分擔長期合約的風險,甚至連買料的資本支出都是由太陽能電池或其他客戶端來分擔,所以資本壓力小。

再來,是來料代工:手中沒有穩固的長期合約料源,矽晶圓廠透過來料代工訂單來生產,雖然獲利空間不及上述兩項,不過卻為矽晶圓廠提升產能稼動率。

雖然矽晶圓廠在缺料的情況下較太陽能電池廠來得有優勢,不過,由於上游多晶矽料源的缺乏情況加劇,所以許多矽晶圓廠同樣面臨無料可以運作的情況,前往現貨市場購買多晶矽,若無較低價的料源予以平均,其獲利的空間有限。

另外,自我料源掌控不足勢必增加來料代工的訂單,而來料代工的運作方式,是與矽晶圓廠事先協議預估可取得的產出片數,一旦生產品質或產出片數不如預期,這些都需由矽晶圓廠自行負擔,而若客戶端無充裕的料源,將導致矽晶圓廠的產能稼動率下滑。

茂迪大陸矽晶圓供應商昱輝光電於2007年第4季就預估,由於料源的取得成本高,所以未來2季毛利率可能呈現下滑的走勢。另外,市場預估產能擴充極大的大陸多晶矽晶圓廠江西賽維(LDK),也可能出現因為取料成本過高而獲利遭侵蝕的情況;台灣廠部分,綠能2007年因為受到2006年底公安意外導致獲利受到影響,2007年自我料源的掌控也不及2006年多,所以2007年毛利空間一直未回到2006年29%的水準。

2008年矽晶圓廠的表現仍需以上述3點運作基礎作為評估點,分析各家廠的運作模式。而自我料源的掌控確實仍佔有相當的影響比重。

長期合約內容知多少?

合約料源被喻為是保命符,但簽約的對象卻也是重要評估依據。缺料所造就的賣方市場,使得合約不論在內容條款及履行上都明顯存在不平等的走勢。其中,買方不提貨也得付款(Take or Pay)的條款幾乎名列於各個合約中,它意謂著以合約為法律憑據,未來不論買方要不要拿貨都得付錢。

這個條款早期顯現賣方擔心太陽能市場的成長只是一個假象,所以加上這個強制購買或強制付款的條款來自保,以確保未來擴產的產能開出後,沒有銷售的問題。但因為合約的價格愈簽愈高,一旦市場料源不缺時,料源價格急降,合約極可能轉身變成買方(太陽能業者)營運的催命符。

再者,簽定合約的價格到底是多少?多數成謎。據業者們私下透露,因為對象不同,合約量不同,優惠方案各不同。低的合約價格可以每公斤40美元,高的合約價格,2007年有喊到200美元以上,只是量、交貨期均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

所以,要估算1家太陽能業者合約料源掌控的成本,其實是困難的,因為合約的差異,其實比一般人想像來得大,平均合約成本價到底是多少?恐怕只有公司高層及內部經手人員了解,基於商業機密原則,相信一般外人是難以透視整體合約料源的運作面。

最後,還有一個爭議,那就是合約賣方的履約能力及誠意,由於賣方市場導向,賣方業者就算沒有如約定供應足夠的料源,多數太陽能業者也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一旦據理力爭或公開,恐怕未來取料都有問題。

所以即使號稱可以掌控到多少料源,仍需看簽約的賣方是否有能力或意願履約。許多簽到合約的業者喜孜孜的公布利多,其他業者都會私下評估,這個合約到底值不值得。

以益通2007年的料源掌控為例,其主要料源供應商日本M.Setek因為從矽晶圓投入多晶矽領域,導致原本供應給M.Setek多晶矽的業者,考量到彼此未來的競爭關係,下修供應量,使M.Setek矽晶圓產出受到影響,也使得益通2007年料源的取得不如2006年想像的順利。還好M.Setek多晶矽料源投入進度看似不錯,除了自行宣布可以如期產出,亦與大陸太陽能業者晶澳再簽定第2份合約。
多晶矽現貨市場陰謀論?不符合成本怎麼還有人買

一般認為物品具流通性的多晶矽現貨市場是最可以反應目前市場缺料的情況,不過,多晶矽料源從2007年下半開始飆漲,顯示下游業者大力擴產及上游料源業者無法等速擴充的現象,但也說明目前市場充斥不合理的交易。

以2007年第4季多晶矽現貨市場價格出現1公斤400美元的最高成交額,創下成交新高紀錄,而半導體廢晶圓同樣也以1公斤300美元的價格創紀錄。許多太陽能業者私下透露,這個價格水位其實就算買回來生產也是穩賠不賺,這個不合理的買賣現象除了透露缺料問題的持續擴大,也隱含了許多陰謀論在內。不過,慣於現貨市場賣料的多晶矽廠倒是預告,2008年多晶矽料源的價格同樣是只漲不降。

業者分析,高額購料主要由大陸太陽能業者所購得,賠本買賣主要是為了公開發行、上市櫃舖路,不論是台灣或國際市場的掛牌,都需要「好看」的營業規模,買下昂貴料源換來資本市場充裕資金的取得,其實是件划得來的交易。

而終端需求強盛,尤其部分有時效性的政府補助策略,正是大家搶攻的市場,例如西班牙,需在2008年9月以前完成系統安裝及發電,才能趕得上這波的政府補助優惠,這波的商機導致全球的太陽能模組積極往歐洲送,預估這波模組需求熱會持續到7月。

但有人認為,這是市場參與者的競爭策略陰謀,某些企圖心大的業者將計就計,對少數多晶矽料源廠開高價也買帳,提升料源的取得成本,藉以阻隔市場,率先淘汰或打擊競爭對手。這種利用堆疊金錢,來阻隔市場的策略,讓自認為「理性」的競爭者知難而退。

不過,多晶矽缺料問題造就賣方市場,不論是哄抬論或者策略陰謀論,影響最大的同樣是整個太陽光電產業,沒有合理的生產成本就難快速普及,產業的成長時間表就會跟著被迫遞延。
2008年額外料源哪裏來?太陽能覬覦半導體

2008年開始,整體市場籠罩在不景氣的悲觀氣氛中,但若半導體產業的景氣也跟著受影響,太陽能業者就有額外的取料來源了。許多太陽能業者認為,一旦半導體產業產能稼動率下滑,閒置的料源就有機會流向缺貨中的太陽能產業,2008年就有額外的料源了。

2008年老字號的多晶矽廠包括美國Hemlock、德國Wacker、挪威REC及美國MEMC等新產能的成長速度仍不及後端電池、模組廠等的擴產速度,其他新加入的多晶矽料源廠,其實產量仍偏保守,即使有小部分的產出,也易流向合約通路。

但是標榜低成本新技術的多晶矽產出,包括REC的流體床反應爐法及其他冶金級矽等的產出仍未見成效,REC宣稱是機台延宕造成產出也跟著延後,但許多業者短期內對這些新技術仍不敢有太大的期待,而太陽能冶金級矽則是到目前為止,仍未受到矽晶圓業者的真正肯定。

新增料源產能可消耗量有限,2008年還有個潛在料源可以取得,那就是與太陽能爭食料源的半導體業者,半導體業者與多晶矽廠合作多年,所以彼此間有穩固的供貨關係,即使太陽能市場多晶矽價格不論是合約或現貨價格均有不斷竄高的趨勢,但是多晶矽業者提供給半導體業者的料源在價格上相對較太陽能市場來得平穩許多。

但市場也傳出,少數多晶矽業者仍以獲利掛帥,暗渡陳倉偷偷將部分料源以高價賣給太陽能業者;另外也曾傳出,有半導體業者也將手中的料源偷偷外賣以賺取差價。
不論如何,太陽能業者向半導體業者取料,主要來自於半導體矽晶圓廠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晶圓,因為這個管道多數是以競標的方式交易,包括台塑旗下半導體矽晶圓廠台勝科所持有的廢晶圓,也是以該方式銷售。而缺料之際,不單只有台灣業者,大陸業者也透過貿易商前來競標買貨,積極爭取該料源從未冷場過。

所以,一旦半導體受不景氣影響,導致產能稼動率下滑,半導體多餘的料源可望增加,屆時流向太陽能產業的機率也增加,尤其是半導體矽晶圓部分,雖然稼動率減少導致廢晶圓也跟著減少,但閒置的多晶矽料源反而增加。由於這些料源多數來自於合約料源,業者在不景氣的壓力下,轉售部分料源賺取差價的機率也跟著增加。半導體矽晶圓廠若轉售多晶矽,則對太陽能產業的貢獻比廢晶圓大得多,除了量較可觀,太陽能業者也可以省去篩選、處理廢晶圓等作業。

從上述的分析來看,多晶矽料源的缺乏問題,2008年仍難有解決的機會,該問題其實已嚴重影響到整個太陽能產業的成長,甚至是運作模式。尤其購料成本不斷攀升,對下游廠獲利空間的侵蝕也跟著擴大,這個問題預估2008年仍會發生。

而下游廠包括矽晶圓、太陽能電池等,2007年底~2008年一波國際股價向下修正潮,也使市場擔心其募資的能力將會受到影響,相對買料的能力也會受到波及。而且由於擴產多、新加入者多,競爭更激烈。除了搶料的人多外,搶資金的人也變多了,這些都會讓下游廠經營壓力跟著提升,值得慶幸的是2008年上半終端市場需求仍將持續旺盛。

而2008年市場還在期待多晶矽新加入者的表現,多少紓解料源缺乏的問題,不過,許多多晶矽廠其實有產出的能力,但是產出量卻無法如同老字號廠般的穩定,這也是讓市場不敢抱太大希望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len83144 的頭像
    helen83144

    未上市/理財致富網0938274983

    helen831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