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衍生性商品為一種從既有物品價值所衍生出來的金融投資工具。不像股票,他們並沒有對某特定資產的所有請求權。他們也不像債券一樣會有固定的本金與利息收入。

衍生性商品通常以合約的方式約定買賣雙方根據標的物的價值變化,例如股價指數或是借貸利率,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點付出金錢或是給予實體。目前在台灣有兩種衍生性商品可以供交易,分別是期貨與選擇權。

從1997年6月開始,台灣證交所(TSEC)提供了股票選擇權的買賣權交易。同年9月,隨著期貨交易法的制定,進而成立台灣期貨交易所 (TAIFEX),成為國內合法的期貨與選擇權交易市場;在1998年7月21日正式推出第一項產品: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期貨 (TAIEX)。

運用期貨達到避險

平均而言,當股票價格往上或往下時,股價指數也會跟著起伏,因此可用來衡量股票市場的變動。作為一個衍生性商品,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期貨的價值即是從指數的變化而來。

當指數上漲時,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期貨的價值即增加。當指數下跌,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期貨的價值就會減少。而根據各種不同的量化因子,價值的精確變化即可經由合適的衍生性商品定價模型所衡量。

衍生性商品可被用來當作避險工具。避險的目的在於以另一資產的利得來抵銷某一資產的損失。而藉由期貨的使用可以達到避險目的,也就是握有期貨部位來預防標的資產的損失。

舉例來說,有一位股票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今年已經上漲了30%,而想在未來三個月繼續維持該水準。然而,股票市場的波動性是很大的,也就是說股票價格可能會突然無預期的上升或下降。

假如價格下跌,股票投資組合的價值就會下降。為了避免投資組合價值的大幅下跌,該投資者可以選擇放空台指期貨。放空台指期貨意味必須找到買方與其進行交易。換句話說,就是有他人買進台指期貨部位。當大盤指數下跌時,長部位將損失而短部位會有獲利。

經由指數期貨評價模型的計算決定出適當的合約口數之後,由該股票投資者放空台指期貨的獲利,即使無法完全相等,也能彌補股票投資組合的損失,使得總財富沒有改變。

因此藉由期貨,該股票投資者可減少投資部位的價值波動性從而降低風險,即使不能完全免除。當然,避險是需要成本的。在這個例子裡,買進期貨的交易成本,例如印花稅與保證金即是避險的成本。然而,這樣的成本是遠小於當投資者不避險時,其投資組合價值所遭遇到可能的鉅額損失。

猜出標的價可獲利

期貨的另一個用途經常為投機。衍生性商品,例如選擇權與期貨,原則上可提供可能的最大利得,當正確猜測出標的資產的價格走向時。

舉例來說,當有人認為某家晶片公司在明年可研發出極低電耗的超快速晶片。假如他買進股票價位為新台幣10元,而當新晶片被研發出時股價將漲到20元,此時的報酬率為100%。

另一方面,他可以付少許錢,假設1元,此為由眾多要素所決定出的權利金,來買入一股票選擇權買權,使得他可以一固定價格,假設為11元,買到股票。當股票上漲到20元時,這兩者之間的9元價差就是利得。

而在進一步考慮購買選擇權的成本1元之後,其將賺進8元價差,淨報酬率為800%,而不是單買股票的100%報酬率。

當然,如果是相反的情形發生,也就是新晶片無法被研發出來而股票價格在選擇權到期之前都沒有上漲。

則假設股價留在10元。在這樣的情況下,買進10元股票的投資者並沒有損失。

風險將比股票更高

然而,買進選擇權的投資者卻損失了成本1元,此時報酬率為負100%。一旦股票價格跌到10元以下,買選擇權的損失將會更高。從此例中可發現衍生性商品的一個關鍵:如果只是單獨用來投機,這樣的利得與損失遠比使用股票來投機放大許多。正因為如此,以風險與報酬的角度來看,衍生性商品的風險將比股票更高。

值得借鏡的是,當以衍生性商品進行投機交易時,其承擔的風險是很巨大的。其中尤以1995年李森(Nick Lesson)事件最為有名。

他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霸菱銀行(Barings Bank)的一位交易員,卻錯誤且未經授權地投資日經股價指數期貨,結果共虧損了14億美元以上,導致銀行宣告破產,最後霸菱銀行被荷蘭銀行(Dutch Bank INC)購併而不復存在。無獨有偶,相同的災難同樣也發生在其他國家內的主要銀行與企業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len83144 的頭像
    helen83144

    未上市/理財致富網0938274983

    helen831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