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能源與其他原物料價格飆漲已刺激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升高,並帶來社會動亂的威脅,不過各國央行忙著應付經濟衰退和金融市場動盪的同時,卻相對輕忽通膨問題,可能使通膨情勢愈來愈難控制。
各地通膨率從日本的1%到拉托維亞的17%不等,所以各國央行的對策也各不相同。美、英兩國央行側重避免經濟衰退,寧可冒通膨復熾之險也要降息。其他國家則致力抑制通膨,如台灣、中國大陸、澳洲、智利、匈牙利、波蘭、南非等國,最近都紛紛升息。歐洲央行(ECB)則在維繫成長與抵抗通膨間陷入兩難,直至10日仍拒絕調降利率。
美國前聯準會(Fed)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9日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警告,央行不該忘記控制通膨的根本任務。他說:「不要以為可以靠鬆懈通膨控制來解決問題……我們不能再重蹈1970年代的覆轍。」
伏克爾警告,目前的情勢與70年代初期有類似之處。而美元下跌雖有助美國經濟回歸正軌,但「美元維持穩定對繁榮國際貿易很重要」。
從全球物價紛紛上漲看來,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是全球性的問題。稻米價格過去一年來暴漲147%,油價衝破每桶112美元。
美元貶值是另一元兇。美元下跌使匯率政策緊釘美元的中東與香港等經濟體苦不堪言。這些國家雖無衰退之虞,卻必須跟隨美國降息,物價隨之上揚。美元貶值也推升以美元計價的各類商品漲價;利率下跌則使投資過熱,也加速通膨。
過去全球化曾有助壓低通膨,因為中印與前蘇聯解體後的新興國家提供大量便宜的勞力。但隨著這些國家經濟成長,國內物價與當地貨幣齊升,反而成助漲通膨的動力。
一旦家庭與企業開始視通貨膨脹為正常現象,將使通膨預期自我實現,因為企業會開始調漲售價,工人會要求調薪。這時候,即使商品價格不變,全球通膨還是會持續上升好幾個月。
- Apr 14 Mon 2008 10:29
通膨如火燎原 輕忽不得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