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斯金(Eric S.Maskin)表示,機制設計(machanism design)可應用於兩岸關係上,中國大陸若能提供一些補償,移轉一些利益給台灣,在足夠的激勵與誘因前提下,可克服一些台灣內部的反對力量,兩岸可透過這種機制,找出雙方都能接受與滿意的條件。

這位賽局理論大師指出,機制設計可以讓社會中利益衝突的個體達成協議,同時達成社會福利目標,可廣泛應用在汙染管制、稅制、股票選擇權與智慧財產權等議題上。

今年是本報成立41周年,由本報、德盛安聯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大師論壇」將在18日(周五)登場,並由麥斯金主講。麥斯金目前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擔任講座教授。本報系特派記者日前赴普林斯頓專訪,讓讀者了解大師的理論精華。以下為訪談紀要:

先設定目標,再找出最佳政策組合

問:可否先向台灣讀者,介紹機制設計在經濟學中的貢獻?

答:機制設計就像經濟學中的工程學,也就是將經濟理論付諸實際應用的學問。一般經濟學是觀察現有的現象,然後用以預測未來。機制設計呢?是倒過來,先設定我們想要達成的經濟或社會目標,然後問怎樣的機制,可以幫我們達成這個目標。

例如,我們想改善交通壅塞,有許多辦法可以嘗試,機制設計就是給我們一個工具,幫助決定那些政策或政策組合可以達到最好的結果。不同的城市可能有不同的問題,或在解決方法上有不同限制,機制設計就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找出最佳的政策。

問:這項學術成就已經廣泛被應用了嗎?

答:不錯,廣泛而且實際被應用了,在福利經濟學的領域,它幫助我們建立機制,使社會中利益衝突的成員達成協議,並感到滿意又達成社會福利的目標。

像近年來最熱門的應用,是東歐等許多國家公有財的私有化,如何設計拍賣制度,將政府資產移轉民營,而又使這些資產達到最佳使用的社會目標。

此外,在汙染管制、公用事業管制、勞資談判、投票規則、選舉制度、稅制、股票選擇權定價、智慧財產權、政府權力分配等議題上都可以應用,當不是每個人的資訊與目的都相同時,都可應用機制設計,使個人的激勵與社會的目標相符合。例如,最近大家關心氣候變遷,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每個國家都希望別的國家減排,這需要國際合約,如何使國際減排的目標與各國減排的優惠獎勵相符合,這將是機制設計未來最重要的應用之一。

中國提供補償,或可克服台灣反對力量

問:兩岸關係中,台灣宣稱擁有自己的主權,但中國大陸又宣稱是一個中國,機制設計能幫忙嗎?

答:我對細節不清楚,不能說太多,但有些可以廣泛應用的原則,中國大陸如果可以提供一些補償,移轉一些利益給台灣,可能可以克服台灣內部反對的力量。

問:如果台灣說要中國先撤飛彈才能和談,但中國認為若不是部署飛彈,台灣可能早就獨立了,在這沒有互信機制下,如何解開死結呢?

答:可以找聯合國、美國或任何雙方信賴的第三者,保證雙方信守承諾。

問:能談一下對中國大陸的觀感嗎?

答: 我去過好幾次,到北大、清華、上海、武漢等,全是學術機構,我做學術演講,他們對我很好,沒有與政府官員接觸過。這次去台灣前要先去廣州與香港,還要參加海南的博鰲論壇。

中國改變很快,它沒有像蘇聯那樣經濟崩潰,採行西方的制度,中國還是逐漸改變,至少中央不像以前那麼集權。但也出現很多問題,像環保、基礎建設,所得分配不均等,機制設計可以有幫助,中美間的貿易談判,也可以幫得上忙,達到雙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len83144 的頭像
    helen83144

    未上市/理財致富網0938274983

    helen831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