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油價連番走高,逼近每桶110美元歷史天價;小麥、玉米、黃豆價格一飛沖天,小老百姓的荷包吃不消,油價凍不凍漲,更成為總統大選前最夯的話題。 控制任何一種價格,都涉及補貼,受惠的不見得是普羅大眾,也許只是某些特定族群,例如油價凍漲,表面上價格是壓下來了,事實上是用納稅人的錢補貼特定用油人。 問題是,油價上漲,屬於讓經濟學家頭痛的輸入型通膨,那一帖解藥才能吃了有解? 在大選政治壓力下,經濟部好不容易建立的浮動油價機制,去年11月被迫凍漲;儘管燃料油、天然氣以及燃煤大漲,台電只能咬牙苦撐,除了前年7月調價,之後飆漲的成本只能由國庫自行吸收,苦吞虧損。 依據經濟部估算,國際原油每桶每上漲1美元,中油每月的油氣成本即增加2,123萬美元;而中油汽柴油每公升少調新台幣1元,每個月即短收10.2億元,因此中油凍漲油價後,光是今年1、2月就虧損132.54億元,上半年虧損金額更擴大至245億元。台電更慘,無法將燃料成本反映至電價下,估計今年將慘賠1,000億元。 這些虧損是國庫的黑洞,要用納稅人的血汗錢填補,重點是國庫有多少銀彈可以填補?補貼開車的用油人,是否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直言: 「油價根本不該凍,應該儘速解凍。」他說,目前發生輸入型通貨膨脹的解決辦法,只有動用貨幣政策,沒有其他辦法,「單管幾個價格,根本沒有用」,陳添枝批評,目前油價凍漲的狀況,就好像應該要做宏觀調控,卻只能做到微觀調控,根本發生不了效果。 經建會官員觀察,這一波物價上漲主要是成本推升,不是需求拉動,成本推升的價格不可能一直漲上去,除了咬牙苦撐外,就只能靠補貼,而補貼對象必須是受到物價上漲影響的弱勢族群,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其他的必須靠市場調節,慢慢捱過去,至於不漲油電價,目的是為了安定人心。 不過,總經專家葉萬安認為,目前要務是克服通膨,但不能用政策工具打擊通膨。葉萬安認為,油價凍不凍漲,要看下半年的油價是否可以順利回跌,否則抑制國內油品反映進口成本,到最後控制不住,價格反而會漲得更高,這有歷史經驗為證。 他說,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政府顧及民生,不讓國內油品價格反映成本,全面抑制油價上揚,最後卻導致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有如坐直昇機般漲至歷史天價,62年漲幅才8.19%,到63年卻一下子飆至47.47%,反而造成民眾更大的痛苦,也讓當時的政府吃足苦頭。因此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時,政府即放手讓市場機制自行調節,漸次反映成本,反而沒有出現價格暴漲的棘手狀況。 總經學者專家均認為,價格沒有辦法控制,只能讓市場機制自行調節,其他只有利用救濟的手段直接補貼,但補貼對象必須鎖定弱勢族群。 現在油電水通通不漲,本身就是一種干預價格的作法,台灣高度仰賴進口,國際價格攀高,台灣能用國庫抵擋多久,不無疑問。 從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教訓看來,抑制漲價,反而會得到反效果,這點是總統大選後,政府決定油電價格是否調漲時,不能不思考的嚴肅課題。 |
- Mar 17 Mon 2008 12:25
抑制物價 豈能微觀調控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